校園一景-四棵苦楝樹的故事
張暒玟校長撰文
北宋四家家之一的郭熙擅長山水畫,這位先人對山水畫的創作有一套自己的理論。這本著作叫做《林泉高致》,是他兒子協助父親完成的。中坑國小美麗校園中的四棵苦楝樹,也構成一幅美麗的山水畫的理論。
首先第一棵苦楝樹是在各位進入校園的時候就會欣賞到的景點,因為大家經過時,隔著這「圓形」的造型門看到的第一棵苦楝樹是「可遊」的概念,也就是山水畫裡強調在經過、行走時都能有美景。
第二棵苦楝樹是我們每週學生朝會和對話的地方,圓形的看台圍繞著第2棵苦楝樹,不管從哪一個角度看都是這麼美麗,因此,這裡構成山水畫的第二個概念「可觀」。
再來第三棵苦楝樹,咦!怎麼不見了?原來第3棵苦楝樹歷經多次颱風摧殘,不支倒地了,109年10月的運動會校慶,全校師生和社區人士一起種下新的苦楝樹苗,相信只要我們細心照顧,假以時日,又可以成為參天大樹!這第三棵苦楝樹種在房子裡面,構成山水畫裡經常看見的「可居」的概念,也就是自然和人文結合一起的內涵!
最後來到第四棵苦楝樹,看到沒?周圍都是空地,是我們為遊戲奔跑的地方,這裡有很大的空地,構成了「可空」的概念,也就是更多的彈性、自由和開放空間。
介紹完四棵苦楝樹的故事,有沒有覺得中坑國小就像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呢?
被苦楝樹包圍守護的球場,是孩子們下課時間最愛的所在,無論是鬼抓人、牆壁鬼、還是熱血的籃球、躲避球,都在這發生。有時候還能遇到高年級哥哥姊姊陪著低年級弟弟妹妹一起玩球的溫馨畫面呢! —曾奕文老師撰—
來到中坑一定要認識的---苦楝樹
學校一共有四棵苦楝樹,每棵苦楝樹都有其對中坑國小的意義,茂密的枝葉,給在球場中活動的孩子提供一個可休憩的環境,我們可以透過孩子的視野,用他們的角度來欣賞校園中的苦楝樹,會看到不一樣的美喔!—徐孟微老師
校園二景-中國式庭園風景
張暒玟校長撰文
中國式庭園,可以蘇州庭園為代表,重視園林山水意象,山與湖為庭園景觀中最重要的象徵,這兩者除了表現出一種山水壯闊氣勢,考考各位,還代表什麼意義呢?
答對了!水代表財,山代表靠山,中國人對於建築很講究風水,而風水有時候並不是迷信喔!它是一種心理狀態的投射和希望呢!
在中國風的庭園裡,還常見涼亭、書屋等轉折的空間,讓視覺與行動上都有一種距離美感,同時兼顧休憩的功能。不同造型門的設計來區隔,像是拱門、八角窗、酒瓶造型門等,造型變化多。
中國古代詩人、文人雅士,常用植物來表現一個人的清高、友誼、政治清廉,以增風雅。在庭園設計的植物選擇上,人們也偏愛這類被賦予象徵意義的植物,例如松、柏、杉象徵長壽,牡丹象徵富貴,梅蘭竹菊為四君子等,以突顯個人風骨。這裡是不是可以看到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還有竹子以及松柏。
校園三景-雞兔同籠
曾奕文、徐孟微老師撰文
雞兔同籠
為什麼要將雞和兔關在一起呢?原來,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時期的數學著作《孫子算經》,如果想好好鑽研數學,一定要來實際數數看兔子和雞的腳總共有多少隻!雖說,好多人都不喜歡數學,但這裡卻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校園一隅,就連教室布置時都不忘將最愛的小動物們放進教室呢!
穴兔在哺乳動物中體型較小,體表呈棕灰色。穴兔是一種群居的動物,大部分時間在黎明和黃昏活動,雖然人們也能在白天見到它們。穴兔既吃草也吃嫩枝條,但草是它們主要的糧食。
兔穴主要由雌兔在懷孕期間開挖的。這時挖的穴短,而且有盡頭,是作為育幼之用,也可能是大部分隧道的疏散地點。
介紹完兔子,換我們的公雞了!台灣並無原種雞,所有飼養的雞種都是由外地所引進的。日據時代,日本人從日本引進三河種、名古屋種等日本雞種,也引進歐美品種。
古早雞、珍珠雞、紅羽雞、烏骨雞、鬥雞和閹雞…
雞是一種社會性動物,一夫多妻的它們總有一大堆家庭瑣事要處理。特別是作為家長的公雞,更是要擔負很多指揮和決策任務。至於公雞打鳴,雞語專家告訴我們,那是一種「主權宣告」,一方面提醒家庭成員它至高無上的地位,另一方面警告臨近的公雞不要打它家眷的主意。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news/8blkbbl.html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news/8blkbbl.html
校園四景-化石穿堂
張暒玟校長撰文
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遺體、遺物或生活痕跡,最常見的是骸骨和貝殼等。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並能幫助確定地層的年代。
這兩塊生痕化石是在921地震重建時,開挖地基發現的,我們將它保存下來,也將此地方命名為化石穿堂。
校園五景-客家圓樓
張暒玟校長撰文
圓樓為圓形的土樓,其實圓樓不是只有客家族群獨有,閩南人也有圓樓建築,其用途大多為了防衛。圓樓建築可以呈現客家文化非常團結、重視倫理、相互扶持,有共同抵禦外敵盜匪之用途。
白色的空心磚牆展現客家「質感素樸」的概念,也有吸音和隔熱的功能。
校園六景-鵝卵石牆
張暒玟校長撰文
大甲溪是台灣中部重要的河川,流經梨山、佳陽、德基、谷關、白冷、馬鞍等聚落,流入東勢區、新社區後,逐漸進入平地,後流經石岡區、豐原區、后里區、神岡區、外埔區、清水區、大甲區及大安區,最後注入台灣海峽。
過去大甲溪地勢平緩,河床上佈滿鵝卵石。 九二一地震之後,學校重建以鵝鑾石砌為石牆,既可以防水,也是就地取材做建築的造型。
校園七景-洞窗
張暒玟校長撰文
造型優美的窗戶,叫作月洞窗。從這裡看出去,外頭的景色是不是就好像被「框」在圓形的畫框裡呢 ?這就叫作「風景如畫」嘛。這種建築的手法,有一個特別的名字,就叫作「框景」,把景物利用門窗的開口、柱子、屋簷、甚至花木的枝幹,把自然景物給「框」起來,變成一幅圖畫。
圓形的月洞窗或者月洞門在傳統民宅是很常見的,因為圓形滿月有「圓滿」的意思,俗話說「花好月圓」!圓形寓意著「凡事圓融,諸事順暢」。
校園八景-我們的新廁所
黃明健主任 撰文
一只陶缽打破了現代藝術與中國古典庭園造景的隔閡,使之巧妙的融合。
中坑國小——鳶嘴山學堂,一所位在鳶嘴山腳下的實驗小學;民國八十八年因九二一大地震而重建,至今也走過了二十個年頭。當年重建的校舍雖然獲得了遠東建築獎的殊榮,但畢竟時間留下的刻痕是世間萬物的宿命,所以學校今年在教育部國教署的經費挹注之下重新整建了廁所。
這次的整建是由粘怡鈞建築師的團隊為學校操刀,包含設計及監造。素聞粘建築師是這方面的長才,能巧妙引進環境周圍的自然元素,因此,學校希望能藉建築師之手,將現有校園的中國古典庭園風格和新的廁所之間不要有格格不入的感覺,並且能將鳶嘴山的生態意象融入新的廁所之中,使學生日後能夠沉浸於環境教育之中。
走進廁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只陶缽的洗手台,雖然不大,卻將現代化的廁所與校園的中國古典庭園風格融合得天衣無縫,沒有一絲突兀。接著,鋁隔柵上的鳶嘴山生態意象,以簡單的剪影呈現出山上豐富的生態、再以地板上抿石子的線條勾勒出鳶嘴山的山形,在在都呈現出學校與鳶嘴山之間的親密關係。
廁所內,中間由一排紅色鋁框搭配透光的毛玻璃隔出的廁間,讓人聯想到超人變身的電話亭,為廁所增添一番趣味,想必將來一定是孩子們上廁所的熱門首選。另外,男廁內的小便斗以圓弧狀排列,高低錯落,貼心的照顧到不同年齡層的小朋友。最後,無障礙廁所也是此次整建的重點,二十年前的無障礙廁所自然無法合於現行的法規,故藉此機會,也將無障礙廁所的設施合於現行法規的要求,當然也融入了美的元素喔!
校園九景-食農教育魚菜共生
宋文鈞老師 撰文
魚菜共生,顧名思義就是利用水的循環,讓魚幫忙種菜、菜幫忙過濾魚的有毒排泄物,而完成循環,其中沒有人工肥料以及農藥的花費,將蔬菜的種植變得很天然、很健康。
本校魚菜共生配合108學年高年段主題課程—食農教育,以發展學生主動自發、創新環保,進而達成愛護自然、永續經營為主,因此設備從原理發想並設計致製作,都是由學生完成。
目前學校有兩座魚菜共生,一座是發泡煉石組、一座是浮筏式,這兩座都是使用池塘裡的水,經過馬達抽水到種菜區,再經由虹吸鐘的調節將水流至池塘,完成循環。
魚菜共生,不只是教學生如何將蔬菜種得漂亮,魚兒養的肥美,而是學生透過共同學習,讓理念彼此相互激盪、相互合作,共同達成學習目標。
校園十景-中坑的願景牆
張暒玟校長 撰文
感謝本校教務處主辦,總務處協辦,由本市陶藝協會陳維銓理事長及本校藝術指導蕭茹嵐(彤彤)老師共同帶領本校108學年度高年段學生完成的傑作—中坑願景牆(部分),已經在戮力打造中。願景牆融入客家客花鼓元素、馬學特色課程、充滿活力的跆拳道課程,還有客家硬頸精神-苦楝樹的故事,我們期待中坑國小在校長願景領導下,持續創造屬於中坑國小說不完的故事!
這面牆還要2年的時間,才能打造完成!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