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大安區銘傳國民小學108學年    自然    領域     六  年級課程計畫

課程名稱

自然課程

課程類別

■部定課程

□部定跨域課程

□校訂課程

課程說明

透過觀察、歸納、操作及統整能力,將自然現象級原理進行資訊後設分析,並從中培養科學探究能力及小組合作精神。

授課年級

六年級

授課教師

楊基宏

議題融入

四項重大議題:□性別平等、□人權、■海洋、■環境

其他重要議題:□品德、□生命、□法治、□科技、■資訊、■能源、□安全、□防災、□家庭教育、□生涯規劃、□多元文化、□閱讀素養、□戶外教育、□國際教育、□原住民教育

學習目標

(預期成果)

上學期

1.能了解天氣變化、熱對物質的影響、大地的奧祕、電磁作用的基本概念。

2.能正確操作實驗器材,並仔細觀察紀錄。

3.能積極學習,與同學合作完成工作。

4.能獨立或與同學合作設計實驗,並完成科展書面報告。

下學期

1.能了解簡單機械、微生物與食品保存、生物與環境的基本概念。

2.能正確操作實驗器材,並仔細觀察紀錄。

3.能積極學習,與同學合作完成工作。

與其他課程的聯結

數學、資訊

評量方式

書面報告學習單、習作、其他作業成績 20%

平時小考20%

學習態度、分組討論與上課發表 20%

期中評量  20%

期末評量  20%

單元名稱或主題

能力指標

單元學習內容/重點

節數

教學媒體

(含輔助學習教材)

一、天氣的變化

1-3-5-4 願意與同儕相互溝通,共享活動的樂趣。

2-3-4-3 知道溫度高低不同,使水的存在形態改變,是形成露、雲、雨、雪、霜的原因。

2-3-4-4 知道生活環境中的大氣、大地與水,及它們間的交互作用。

3-3-0-1能由科學性的探究活動中,瞭解科學知識是經過考驗的。

6-3-1-1 對他人的資訊或報告提出合理的求證和質疑。

1.認識大氣中有各種形態的水。

2..能知道大氣中露、霧、雲、雨、雪、霜的形成原因。

3.透過操作實驗,發現溫度是影響大氣水蒸氣形態的主因。

4.知道大自然中水的循環途徑。

5.認識、觀察並解讀衛星雲圖,了解當時的天氣狀況。

6..認識地面天氣圖高、低氣壓、等壓線等符號。

7.認識冷鋒、滯留鋒及梅雨季節對臺灣的影響。

8.觀察並分析颱風衛星雲圖,了解颱風。

9.學習利用媒介,蒐集颱風的資料並呈現結果。

10.知道颱風來襲時會造成的各種災害,了解如何做好防颱措施。

20

1.溫度計

2.線香

3.錐形瓶

4.水

5.冰塊

6.塑膠袋

7.燒杯

8.磅秤

9.鋼杯

10.鹽巴

 

二、熱對物質的影響

1-3-1-2 察覺一個    問題或事件常可由不同的角度來觀察而看出不同的特徵。

2-3-1-1 提出問題、研商處理問題的策略、「學習」操控變因、觀察事象的變化並推測可能的因果關係。學習資料整理、設計表格、圖表來表示資料。學習由變量與應變量之間相應的情形,提出假設或做出合理的解釋。

2-3-3-3 探討物質的溶解性質、水溶液的導電性、酸鹼性、蒸發、擴散、脹縮、軟硬等。

5-3-1-1 能依據自己所理解的知識,做最佳抉擇。

6-3-3-2 體會在執行的環節中,有許多關鍵性的因素需要考量。

7-3-0-1 察覺運用實驗或科學的知識,可推測「可能發生的事」。

7-3-0-2把學習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應用於生活中。

 

【第一次評量週】

 

1.知道物質受熱時,溫度會上升。

2.知道正確使用溫度計的方法。

3.知道有些物質受熱後,性質會改變且無法復原,有些則不會改變。

4.透過實驗和討論,證明氣體的體積會隨溫度的變化而改變。

5.透過實驗和討論,證明液體的體積會隨溫度的變化而改變。

6.透過實驗和討論,觀察固體的體積會受溫度的變化而改變。

7.知道正確使用酒精燈的方法。

8.讓學生設計熱脹冷縮的實驗,培養創造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9.透過討論認識溫度計等物品和現象,是熱脹冷縮在生活中的應用。

10.知道熱會由溫度高的地方傳到溫度低的地方

11.知道不同材質的物體,熱傳導的速度也不同。

12.知道熱傳導原理在生活中的應用。

13.知道液體的傳熱方式。

14.透過煙在冷、熱空氣對流的實驗,察覺空氣和水都是藉著對流來傳熱。

20

1.熱水

2.冷水

3.溫度計

4.錐形瓶

5.燒杯或裝水容器

6.氣球

7.酒精燈

8.燃燒酒精

9.陶瓷纖維網

10.酒精燈架

11.保麗龍杯

12.麥片

13.銅環球實驗組

14.鐵尺

15.滴管

三、大地的奧秘

1-3-3-2由主變數與應變數,找出相關關係。

1-3-4-2辨識出資料的特徵及通性並作詮釋。

2-3-4-4知道生活環境中的大氣、大地與水,及它們間的交互作用。

3-3-0-4察覺在「以新觀點看舊資料」或「以新資料檢視舊理論」時,常可發現出新問題。

5-3-1-2知道細心、切實的探討,獲得的資料才可信。

6-3-3-2體會在執行的環節中,有許多關鍵性的因素需要考量。

1.察覺水與大地間的交互作用。

2.藉由實驗,觀察水量不同影響泥土和砂石被搬運、侵蝕的情形不同。

3.察覺水流速度影響侵蝕、搬運、和堆積三個作用。

4.認識河流轉彎時,凸岸有堆積的現象;凹岸有侵蝕的現象。

5.認識臺灣常見的海岸地形。

6.知道海水也有侵蝕、搬運和堆積的作用,形成海蝕與海積地形。

7.察覺地震對地表曾經造成的影響及災害,並做好防震的準備。

8.知道岩石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和組成成分。

9.了解地景被破壞了難再復原,進而關懷鄰近地區的地形景觀。

20

1.花岡

岩、石灰

岩標本

2.檸檬酸水溶液

3.放大鏡

4.鐵尺

5.岩礦組

四、電磁作用

1-3-1-1 能依規畫的實驗步驟來執行操作。

1-3-3-1實驗時確認相關的變因,做操控運作。

1-3-4-2辨識出資料的特徵及通性並作詮釋。

2-3-1-1提出問題、研商處理問題的策略、「學習」操控變因、觀察事象的變化並推測可能的因果關係。學習資料整理、設計表格、圖表來表示資料。學習由變量與應變量之間相應的情形,提出假設或做出合理的解釋。

2-3-5-5 知道電流可產生磁場,製作電磁鐵,瞭解地磁、指北針。發現有些「力」可不接觸仍能作用,如重力、磁力。

3-3-0-1 能由科學性的探究活動中,瞭解科學知識是經過考驗的。

3-3-0-3 發現運用科學知識來作推論,可推測一些事並獲得證實。

3-3-0-4察覺在「以新觀點看舊資料」或「以新資料檢視舊理論」時,常可發現出新問題。

5-3-1-2知道細心、切實的探討,獲得的資料才可信。

6-3-3-2體會在執行的環節中,有許多關鍵性的因素需要考量。

7-3-0-2把學習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應用於生活中。

7-3-0-3 能規劃、組織探討的活動。

7-3-0-4 察覺許多巧妙的工具常是簡單科學原理的應用。

 

【期末評量週】

1.知道地球具有磁性,使指北針的指針箭頭指向北方。

2.發現指北針的指針和長條型磁鐵都有兩極,並且同極相斥、異極相吸。

3.察覺通電的電線或線圈靠近指北針,會使指針偏轉。

4.發現通電的線圈會產生磁,發現通電的線圈內放入鐵棒,磁力會增強。

5. 透過討論發現電磁鐵和磁鐵的相同和不同之處。

6. 藉由實驗發現影響電磁鐵磁力的強弱的因素。

7.學習規畫比較電磁鐵磁力大小的實驗步驟,並負責操作。

8.能找出日常生活中應用電磁鐵原理的物品。

9.察覺用通電的線圈,可以做簡易小馬達。

 

 

20

1.指北針

2.3號電池

3.3號電池盒

4.漆包線

5.迴紋針

6.鐵棒(10cm)

7.木棒(10cm)

8鋁棒(10cm)

9.砂紙

10.兩腳釘

11.強力磁鐵

12.絕緣膠帶

13.西卡紙

14.大迴紋針

15.紙杯

16.色筆

17.別針

18.黏著劑

下學期

單元名稱或主題

能力指標

單元學習內容/重點

節數

教學媒體

(含輔助學習教材)

一、簡單機械

1-3-2-2 由改變量與本量之比例,評估變化程度。

1-3-4-3 由資料顯示的相關,推測其背後可能的因果關係。

2-3-5-4藉簡單機械的運用知道力可由槓桿、皮帶、齒輪、流體(壓力)等方法來傳動。

3-3-0-3發現運用科學知識來作推論,可推測一些事並獲得證實。

5-3-1-2 知道經由細心、切實的探討,獲得的資料才可信。

6-3-3-2 體會在執行的環節中,有許多關鍵性的因素需要考量。

7-3-0-4察覺許多巧妙的工具常是簡單科學原理的應用。

※認識槓桿

1.透過觀察和討論,認識槓桿原理。

2.透過實驗和討論,知道怎樣利用槓桿省力。

3.透過實驗和討論,推論生活中省力工具的科學原理。

4.透過實驗和討論,察覺槓桿可以幫我們做事。

※認識滑輪和輪軸

1.透過觀察和操作,知道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不同之處。

2.透過觀察和討論,知道滑輪是槓桿原理的一種應用。

3.知道生活中應用滑輪的工具。

4.認識何謂輪軸。

5.透過觀察和操作,知道使用輪軸如何省力,及輪軸是槓桿原理的應用。

※動力的傳送

1.透過觀察和討論,察覺鏈條也可以傳送動力。

2.透過觀察和操作,知道用鏈條傳動時,轉動圈數和輪的大小有關。

3.知道腳踏車傳送動力的方式。

4.透過討論和操作,察覺用空氣可以傳送動力。

 

28

1.滑輪

2.彈簧秤

3.重物

4.棉線

5.支架

6.螺絲起

7.螺絲釘

8.輪軸

9.砝碼

 

二、微生物與食品保存

1-3-1-2察覺一個問題或事件常可由不同的角度來觀察而看出不同的特徵。

1-3-5-4願意與同儕相互溝通,共享活動的樂趣。

2-3-1-1提出問題、研商處理問題的策略、「學習」操控變因、觀察事象的變化並推測可能的因果關係。學習資料整理、設計表格、圖表來表示資料。學習由變量與應變量之間相應的情形,提出假設或做出合理的解釋。

3-3-0-3發現運用科學知識來作推論,可推測一些事並獲得證實。

6-3-3-2 體會在執行的環節中,有許多關鍵性的因素需要考量。

7-3-0-2把學習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應用於生活中。

7-3-0-4察覺許多巧妙的工具常是簡單科學原理的應用。

※生活中的微生物

1察覺生活中常見的黴菌。

2.能用放大鏡找出黴菌的孢子囊和菌絲。

3.知道微生物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食物腐壞的原因

1.察覺食物腐敗的環境。

2.知道影響微生物生長的因素。

3.延續前一活動的結論,針對影響微生物生長的因素,提出問題,形成假設,再思考如何驗證假設。

4.能針對假設設計實驗並操作驗證之。

5.能設計兩種變因的實驗。

 

※保存食物的方法

1.延續前一活動的結論,針對影響微生物生長的因素,提出問題,形成假設,再思考如何驗證假設。

2.能針對假設設計實驗並操作驗證之。

3.能設計兩種變因的實驗。

4.知道隔絕微生物的生長因素,就能延長食物的保存期限。

20

1.低倍放大鏡

2.高倍放大鏡

3.發黴的食物

4.顯微鏡

5.玻片組

 

三、生物與環境

1-3-3-1實驗時確認相關的變因,做操控運作。

1-3-4-1能由一些不同來源的資料,整理出一個整體性的看法。

5-3-1-2知道細心、切實的探討,獲得的資料才可信。

6-3-1-1 對他人的資訊或報告提出合理的求證和質疑。

6-3-3-2 體會在執行的環節中,有許多關鍵性的因素需要考量。

7-3-0-1察覺運用實驗或科學的知識,可推測可能發生的事。

7-3-0-2 把學習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應用於生活中。

※生物生長的環境

1.認識有些特有的生物,生長在地球上某些特殊地區,都具有適合生存在當地環境的特色。

2.培養好奇、探究原因的科學態度。

3.察覺生物棲息的環境有許多種,每種環境各有其特徵。

4.察覺環境不同,其中生存的生物就不一樣。

5.察覺臺灣四面環海,而且有許多不同的地形。

6.了解臺灣不同的自然環境中,各有能適應而生存其中的生物。

※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

1.透過討論活動,了解空氣被汙染的情形。

2.透過討論活動,知道空氣汙染的害處與影響。

3.透過討論活動,知道政府對空氣汙染的相關政策,並了解如何降低空氣的汙染。

4.認識細懸浮微粒,及其影響。

5.認識空氣品質指標。

6.了解外來種及外來入侵種的定義,並認識常見的外來入侵種。

7.透過查資料,知道可能引進外來種的管道。

8.透過查資料和討論,了解外來種對本土自然環境可能的危害。

9.知道目前臺灣的保育工作與成效。

※珍惜自然資源

1.了解自然資源的可貴與重要性。

2.認識可再生資源與不可再生資源。

3.認識不同的發電方式。

4.認識臺灣主要的發電方式與其優缺點。

5.認識綠能。

20

1.臺灣生態環境圖片

2.臺灣特有種及瀕臨絕種動物圖片

3.臺灣的外來入侵種生物圖片